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13:04:29   浏览:84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


黄冈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黄政发〔2007〕53号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7日市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七年九月三十日



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

笫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区内的个人住宅建设管理,确保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规定,结合黄冈市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黄冈市区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及其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市区是指黄冈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黄州区、黄冈经济开发区、赤壁风景区、市农业三场所辖范围和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办法所称城区是指黄冈城市建成区和市政设施基本覆盖的区域。
  因黄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城市规划区和建设用地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随之调整。
  第三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个人住宅,是指居民或村民自行出资、建设、使用的住宅。
  (二)村(居)民点,是指以村(社区)为单位统一规划的村(居)民集中建房点。
  (三)住宅小区,是指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不受村组(社区)行政界线限制,统一规划,功能完善,集中建设,集中安排的个人住宅区。
  (四)农村村民,是指具有当地常住户口、承担村民义务、享受村民待遇的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本村世居村民)。
  (五)村(居)民,是指农村村民和由农村村民转为社区居民后仍按村民政策管理的原村民,不包括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
  (六)个人建房,是指由单户村(居)民或联户村(居)民按规划要求自行建造供自己居住住宅的活动。
  (七)业主开发建房,是指已合法取得宅基地和经批准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的村(居)民,以业主的身份参加由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单位统一开发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的活动。
  第四条 黄冈市规划局是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
  黄冈市国土资源局是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土地管理工作。
  黄冈市建设委员会是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建筑管理工作;黄州区城建办负责区辖范围内个人住宅建设的建筑管理工作。
  黄冈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的房屋产权登记和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按本办法要求负责对本辖区内个人住宅建设进行审查和监管,其所属相关部门具体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本办法要求负责本辖区内个人住宅建设的初审工作,对个人建房进行审查、检查和监管,见证开工放线和竣工验收。
  村(居)委会负责督促村(居)民依法办理宅基地和建房手续,对村(居)民宅基地安排和建房申请出具审查意见,做好辖区内个人建房的监管工作,见证开工放线和竣工验收。
  发展改革、环保、农业、林业、公安消防、交通、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个人住宅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服从管理、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功能齐全、配套建设、节约用地、集约建设、安全施工、保护环境。
  城区内的个人住宅建设应当坚持严格控制、依法规范的原则。城区外的农村村民建房,应当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原则,注重建筑质量,完善配套设施,落实节能节地要求,体现乡村特色。

笫二章 个人建房基本规定

  第六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个人住宅建设实施规划管理。
  (一)加大旧城和城中村改造力度,坚持统一规划、成片改造、配套建设。
  (二)新建、改建、扩建、翻建个人住宅,应当先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据此向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或其他相关用地手续,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方可进行建设。
  个人住宅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正、副本制度,副本除不得作为领取房屋权属证书依据外,与正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由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编制,由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编制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不受村(社区)行政区域界线限制,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各项技术指标应当符合国家、省规划技术规范和黄冈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只有编制了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并经批准的才能审批个人建房,经规划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只能安排给本村村民自建住宅使用。村(居)民个人建房一律进入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按规划要求建设,原则上不新开居民点,禁止零星建设个人住宅。
  规划和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需要调整部分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权范围的,应当报经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批。
  (四)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不得在黄冈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个人住宅。符合《黄冈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黄政发〔2007〕23号)规定条件的,可以按黄政发〔2007〕23号文件的规定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使用廉租房。
  第七条 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个人住宅建设实施土地管理。
  (一)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坚持节约、集约、合理用地的原则,坚持用地计划管理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村周边的荒地,不得占用农用地、基本农田。因实施城市规划需要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中占用耕地的还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二)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发展改革部门制订并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确定个人住宅建设的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并分解下达到镇(乡)人民政府。镇(乡)人民政府审核建房申请,应当符合分解下达的村(居)民建房年度用地计划指标。
  (三)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使用农用地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使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含附属设施)。
  (四)农村村民宅基地和在集体土地上已建成的村民住宅,只限于在本村村民之间转让,不得向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出售、转让。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售、赠与他人,或者将原有住房改为经营场所等其他用途,再申请建房的,一律不予批准。
  涉及直系亲属之间因房产继承或赠与发生土地使用权转移变更的,应当在房产部门办理完房产过户手续后再由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手续。
  (五)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不得占用集体土地建住宅,不得在黄冈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征土地建设个人住宅;本办法公布实施前已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住宅的,按《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黄政发〔2007〕37号)处理。
  (六) 农村村民一户一宅之外(因继承房产等依法取得两处以上宅基地除外)的宅基地、已安排异地新建的原有宅基地、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依法收回。
  (七)已取得建设用地通知书或土地使用证,自依法批准之日起满两年未动工兴建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未满两年但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属集体土地的交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属国有土地的交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储备。
  (八)从本办法实施之日起严禁村(居)民委员会向城镇居民和非本村村民供应、买卖宅基地。
  第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对个人住宅建设实施建筑管理。
  (一)村(居)民联户建造多层住宅和业主开发个人住宅小区应当使用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纸。农村村民建造低层住宅可以免费使用市建设部门推荐的通用图纸。
  (二)个人住宅建设应当由具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和人员建设,按有关规定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三)个人建造多层住宅应当办理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手续。
  (四)个人住宅建设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30万元以上,应当到市建设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五)房屋竣工后应当申请竣工验收,验收合格的发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备案证书。
  (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合格备案证齐备后市房产部门方可办理房屋产权证。
  第九条 城市规划区内个人住宅建设,实行分级控制。分级控制区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规划等因素划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每两年公布一次。
  一级控制区:市区建成区、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开发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域。
  二级控制区:城乡结合部区域、重要集镇镇区。
  三级控制区:在城市规划区内,一、二级控制区之外的区域。
  一级控制区内不得新建或扩建(含加层)个人住宅,停止审批新的个人住宅用地。确系危房,经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不能保证居住安全、不适宜居住的房屋,可以申请按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维修或翻建。
  二级控制区内控制个人住宅建设,统一规划、集中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禁止零星建设个人住宅。
  三级控制区内可以申请新建、扩建和改建个人住宅,规划建设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不得零星建设个人住宅。
  第十条 个人住宅建设应当符合下列具体要求:
  (一)符合黄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四线”控制规划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二)符合城市景观规划要求,不得影响城市景观和市容观瞻;
  (三)符合消防、交通、园林绿化、风景名胜、文物保护、供电、供水、排水、防洪、通讯等专业规划的要求,不得影响城市安全;
  (四)满足日照、通风、采光的要求,不得侵害相邻人的日照、通风、采光、通行、给排水等合法权益;
  (五)符合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要求,不得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不得占用城市道路、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绿地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预留用地;
  (七)在城市支路、小区街坊路两侧建个人住宅,必须严格按居民点详细规划、街景规划进行联建;
  (八)所选位置的土地规划用地性质必须是居住用地;
  (九)符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政策要求。
  第十一条 严禁在下列规划控制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已建成的零星个人住宅,应当逐步就近迁入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还建;已取得合法土地权属的空地,应有计划列入市政府年度土地置换计划,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大广北高速公路、106国道、江北一级公路、团黄路和城市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两侧以外各100米的区域内,及京九铁路、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两侧以外各50米的区域内;
  (二)文物保护单位、古禹王城历史遗址、赤壁、遗爱湖、白潭湖风景名胜区所划定的禁止建设区域;
  (三)城市绿化用地、三台河生态保护区等规划控制的区域;
  (四)城市公共设施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的区域;
  (五)正在进行开发改造以及列入当年或近期旧城、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区域;
  (六)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七)法律、法规禁止个人住宅建设的其他区域。
  上述区域或位置的个人合法住宅经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不适宜居住的房屋,房主是城镇居民的,依法收购后拆除,具体办法另行制定;房主是村(居)民的,依照本办法按不同控制区内村民异地建房规定执行。
  具体禁止建设个人住宅的区域范围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市政府审批后公布实施,如需调整应重新报批并公布。
  第十二条 鼓励采取业主开发和土地整理方式进行旧城(村)、旧住宅区和城中村改造,鼓励村(居)民向村(居)民点集中,鼓励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住宅小区。
  第十三条 二级控制区内的村(居)民建房应当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采取多户联建或业主开发等形式建设多层住宅楼,并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原则。
  笫十四条 三级控制区内的农村村民建设个人住宅,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在村(居)民点集中建设,不得零星、散乱建设个人住宅,对已建成的零星个人住宅逐步进行迁村并点和土地整理;但因自然条件限制不宜规划建设村(居)民点的除外。鼓励农村村民联户建设多层单元式个人住宅。
  第十五条 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区域内、已列入旧城(村)改造规划和土地整理区域内以及具备联片开发条件的区域内的危房不得进行改建、扩建和翻建,其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由市人民政府委托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依法按市场评估价收购储备。
  危房改建不能满足日照间距要求,严重影响相邻通风、采光的,应当及时组织拆迁或由政府收购。不能及时拆迁或收购的,只能按规划技术要求在原址缩小面积、降低高度翻建。
  第十六条 因城市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拆迁的,应当实行货币补偿安置,不得就地还建和零星还建安置;确需还建的一律进入规划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安置;或按城市规划要求,统一规划拆迁安置小区,由具备房产开发资质的单位统一开发建设。被拆迁还建户是城镇居民的,必须使用国有土地。违法建设的个人住宅在政府拆迁时不予补偿和安置。
  第十七条 根据申请建房类别、建房选址所在区域和城市规划要求,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和个人建房条件的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个人原址改扩建。现有宅基地面积在规定标准之内,易地新建确有困难,所在区域属于经批准的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可以在原址改建、扩建或者进行危房翻建。原个人住宅用地边界不规则或者压占城市道路规划路幅、消防通道的,经市规划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个人住宅用地边界。
  (二)个人易地新建。农村村民建房应当逐步向规划确定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集中,拆迁还建应当进入规划确定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集中安置。
  (三)业主开发建房。住宅小区和具备条件的村(居)民点建设,可以采取业主开发方式,由具备开发资质的单位统一开发建设。
  村(居)民按规划易地实施个人建房或参加业主开发建房的,应当在新房竣工或新房配售后三个月内拆除原宅基地上的建(构)筑物和其他附着物。原宅基地由村(居)民委员会依法收回,并组织土地整理或复垦。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用地批准文件时,应当注明新房竣工后退回原有宅基地的内容,并负责监督实施;未退回的不得核发土地使用证、房产证。
  第十八条 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对个人建房的间距和高度标准有规定的区域,按照规划要求执行。规划尚未编制完成或者虽已编制完成但对个人建房的间距和高度标准未作规定的区域,按照国家规划技术规范、黄冈市城市规划和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执行。
  独立式个人住宅,只能建造低层建筑,建筑层数不得超过3层,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0米,建筑间距应符合日照要求,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300平方米,用地不得超过国土资源部门核定的范围。

笫三章 个人建房条件

  第十九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和分级控制区要求的下列对象才可以申请建房:
  (一)本办法公布实施前已取得合法有效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属证件的城镇居民,其土地处在经批准的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或住宅小区内,而且所取得土地权属时限没有超过两年;
  (二)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本村村民;
  (三)由村民转为居民后,所在区域个人住宅建设用地仍然是集体土地(宅基地),土地处在经批准的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内,并且按村民政策管理的。
  第二十条 二、三级控制区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村(居)民,需要新建、改建、扩建或者翻建住房的,可以申请建设个人住宅:
  (一)因无住房需要新建住宅;
  (二)家庭人口众多,符合分户建房条件;
  (三)已使用的宅基地总面积未达到本办法规定的宅基地总面积标准的80%,确需在原址改建、扩建或者易地新建;
  (四)按照村镇规划调整宅基地和实施土地整理,确需易地新建;
  (五)原有住房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确需易地新建或者符合规划要求可以原址重建;
  (六)原宅基地被征收需要易地建房;
  (七)原有住房属于危房,且处在规划的村(居)民点内确需原址翻建;
  (八)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
  (二)违反计划生育规定,未按计划生育政策依法处理的;
  (三)原有宅基地面积已经达到规定面积标准或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四)出租、出售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或将住宅改作他用的;
  (五)原住宅在拆迁安置中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
  (六)市政府规定的其他不符合个人住宅建设申请条件的。
  第二十二条 村(居)民申请危房改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
  (一)已取得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D级危房鉴定报告;
  (二)用地性质、空间环境符合城市规划,改建方案符合经核定的规划设计条件和规划技术规范要求,建房位置在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居)民点内;
  (三)原有危房是合法建筑,已经取得土地使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房屋所有权证;
  (四)不能满足本条第二项规定的条件,属D级危房的只能按原址、原面积、原高度翻建。属非D级危房的只能对危险结构构件维修加固。

第四章 个人建房审批程序

  第二十三条 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各类个人住宅建设,均须按照下列程序依次办理:
  (一)在规划部门办理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危房翻建除外);
  (二)在国土部门办理农地转用、土地征收(用)、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转让、个人建设用地通知书(附标明四界的宗地图)或土地使用证书等手续(原有住宅用地范围内翻建除外);
  (三)在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在建设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五)在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
  (六)在房产部门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符合建房条件的村(居)民,确需单独建设住宅的,应当以户为单位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持村(居)民委员会同意建房的意见向所在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建房申请。
  村(居)民委员会在接到个人建房申请后,应当及时依法召开村(居)委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进行审议,在本村(居)委会或者该户村(居)民所在的村(居)民小组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居)民意见。
  在张榜公布期间本村村(居)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村(居)委会应当在《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上签署意见(注明宅基地和现有住房以及家庭成员情况),连同建房申请人的书面申请报送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公布期间有异议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召集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第二十五条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接到村
  (居)委会上报的有关申请材料后,应当及时会同基层国土资源、规划管理机构进行实地踏勘审核。审核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符合住宅用地和建房条件、拟选址和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建房方案以及层数、高度、间距是否符合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完毕后,应当将审核意见报经黄州区人民政府或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查后,连同申请材料一并报送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用地和建房。
  第二十六条 市规划部门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审核审批:
  (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书面申请(拟建地点、层数、面积、户主姓名、联系电话);
  2、常住人口户籍证明及身份证明;
  3、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意见及四邻意见;
  4、所属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意见;
  5、土地权属证明(含宗地图);
  6、属改建、扩建、翻建的提供原有房屋权属证书;
  7、属拆迁还建的,提供经市政府审批的拆迁还建安置方案和拆迁主管部门的拆迁证明、拆迁还建协议书等原件;
  8、属危房改建的,提供经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房屋安全鉴定部门的危房鉴定书和原房屋照片;
  9、拟建房屋及周围1:500或1:1000的现状地形图;
  10、其他有关的材料及图件。
  (二)个人住宅建设申请由所在辖区内的规划派出机构统一受理。受理后单独或者会同国土资源分局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勘察,提出初审意见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对符合城市规划、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的,核发《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含附图);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做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个人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应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并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放线后,方可开工建设。
  (四)个人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户主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及其它有关证件和材料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 市国土资源部门按下列程序和要求审核审批:
  (一)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2、经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居)民会议讨论通过,并由村(居)委会签署意见;
  3、所属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并签署意见;
  4、在市或城镇规划区内的,应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出具个人建房选址意见书。
  (二)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依法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同时一并办理土地使用审批手续;对占用耕地的要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后再按规定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三)予以批准的核发用地批准文件(附标明四界的宗地图),并组织实地放线,划定四至范围;不予批准的应当依法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验收发证。
  第二十八条 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公开办事制度,将个人建房的审批结果,在申请对象所在单位或所在村(居)委会、建设现场和黄冈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网站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九条 业主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根据建房户数量和实际用地需求,申请住宅小区建设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用地和建房申请:
  (一)住宅小区建设申请;
  (二)经市政府审批同意的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意见;
  (四)属拆迁还建的提供拆迁安置方案、拆迁证明和拆迁协议;
  (五)建房户户数和每户面积安排说明;
  (六)使用林地的应提供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七)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村(居)民个人申请在住宅小区内建设住宅的,应当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交申请材料,村(居)民委员会审查确认后统一报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黄州区人民政府或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审核,经审核符合住宅建设条件的报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分户核发土地使用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村(居)民住宅小区用地批准后,不得变相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或用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个人建房,否则按非法用地处理。
  第三十条 个人建房与周围建筑有利害关系的,应当提供相邻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证持有人同意建设并经公证的书面协议。
  第三十一条 市建设、消防等部门对市区个人住宅建设,应当按照建筑工程管理程序,审核施工图纸,进行质量、消防检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市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个人需要建生活配套等临时用房,应按规定到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个人临时用地、建房手续。个人所建临时用房不得超过批准的占地和建筑面积,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使用期不得超过两年,使用期满证件自行失效。确需延长使用期的必须在证件到期前一个月内重新办理延期手续。临时使用期满后,建房个人必须无条件拆除临时房屋;因国家建设需要,不论是否期满,必须拆除。
  笫三十三条 村(居)民需要在用地范围内建造围墙的,应当经村(居)民委员会审核同意,并向市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由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监督实施,现场查验和确认建造围墙的位置、高度等事项。
  个人建房需要设立围墙的,不得超越经批准的宅基地范围,不得妨碍公共通道、管线等公共设施,不得影响相邻房屋的通风、采光和日照,高度不得超过2.5米,临街应建设通透式围墙。

第五章 个人建房管理



  第三十四条 个人住宅建设,应当严格按照用地批准文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和核准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在开工前向市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划定宅基地范围,向市规划部门申请现场放线定位,基础完工后申请验线、勘验±0.00,实地确认用地范围、建筑物平面位置,不得擅自更改。确需变更的,须经市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意。
  个人住宅竣工后,应当在30日内按规定向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检查个人建房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建设;未经验收的,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和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手续;验收不合格不予换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并按违法(章)建筑处理。
  村(居)民应当在房屋竣工验收后的法定期限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初始登记或变更登记手续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三十五条 建房户在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后一年内建设有效,无法在期限内开工的,可以在到期前30日内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延期。逾期不动工、且未办理延期手续的,所持证件自行失效。
  笫三十六条 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村(居)委会应当加强对辖区内个人建房活动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建设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当在24小时内书面报告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市有关职能部门。
  第三十七条 严禁个人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建房,或者违反许可内容和要求擅自建房,违法建设的个人住宅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出租、经营、转让、抵押、担保、继承和赠与。
  村(居)民新建、扩建、改建、翻建个人住宅,未取得规划选址意见书,有关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不得安排宅基地及建设用地;未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土地使用手续;未取得土地使用证或土地使用通知书的,规划部门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和土地使用证的,房产部门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副本和施工许可后方可申请放线施工。所有个人住宅建设没有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的意见,一律不得审批。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划管理规定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湖北省城市建设监察条例》和《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土地管理规定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和《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超过本市规定的标准多占的土地和新建房屋竣工后,不按规定拆除原有房屋、退还宅基地的,按非法占用土地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建筑施工、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规定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及《黄冈市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批准村(居)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村(居)民住宅用地和建设的有关部门、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因此造成当事人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依法拆除地上建(构)筑物,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
  第四十二条 任何个人不得借改建、扩建、翻建个人住宅之名,与建筑商非法或变相开发出租、出售房地产。凡违反本条规定的,依法从严查处。
  第四十三条 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应当依照法定职权,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监督检查,依法制止违法建设。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坚持属地管理和职能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集中统一,协调高效”的联动管理机制,实行集中会审,联合审批。各部门和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其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能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四十五条 建房户、施工人员应当配合相关执法监察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不得阻挠执法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对无理拒绝、阻挠执法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市规划、国土资源、建设、房产、公安、消防、林业、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个人建房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黄州区人民政府、黄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镇(乡)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加强对个人住宅建设的管理,对审查不严、监管不力、弄虚作假、越权审批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八条 各县(市)个人住宅建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过去与本办法相悖的,按本办法执行。
 






附件:


黄冈市区个人住宅建设分级控制区范围划分

  一级控制区:黄州区赤壁办事处全部,东湖、禹王、南湖大部分,黄冈经济开发区、赤壁风景区、  遗爱湖保护区、白潭湖保护区。
  二级控制区:
  路口镇规划控制区:
  路口村 花园村 王家湾村 百丈嘴村 谢家小湾村
  丁甲村 戚家岭村
  火车站规划控制区:
  杨因岭村 石头坳村 单家堑村 舵塘村
  陈策楼镇规划控制区:
  陈策楼村 王家店村 王福湾村
  陶店乡集镇规划控制区:
  陶店村 塘角村
  堵城镇规划控制区:
  堵城村 老街村 芦冲村 龙王村
  禹王办规划控制区:
  汪家冲村 望月堤村 万福村
  东湖办规划控制区:
  晏家山村 六福湾村 长圻廖村
  南湖办规划控制区:
  除南湖路两侧以外的其他厂队
  开发区规划控制区:
  新桥村的八、九组
  三级控制区:市区范围内,一、二级控制区之外的区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监督管理办法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39号



  《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监督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代市长 任保兴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日


          杭州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确保蔬菜生产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杭州市市区范围内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管理以及留地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工作。
  市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上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工作。
  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蔬菜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环保、卫生、商业等其他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区、乡(镇)人民政府应负责对蔬菜生产者的职业道德和安全使用农药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技术辅导,指导蔬菜生产者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确保蔬菜生产安全。
  村民委员会应配备相应的农药管理人员,把好蔬菜农药使用关。


  第五条 各有关部门应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滴水灌溉、防虫网等防治病虫害的新措施、新技术。积极开发生产、销售无公害、无污染蔬菜。


  第六条 凡需在本市范围内经营农药的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农药经营单位的销售人员,必须具备农药经营和使用的专业知识,并经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合格。销售人员在销售农药时应将使用说明书随货附送,并有义务和责任向蔬菜生产者介绍农药的使用范围、防治对象、使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等注意事项。


  第七条 严禁在菜区销售甲胺磷、甲拌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合配剂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其他禁用农药。


  第八条 蔬菜生产者必须到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经营单位购买农药。


  第九条 蔬菜生产者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有关规定,按照标签及说明书的内容正确配药、施药,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 严禁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甲拌磷、呋喃丹、氧化乐果、甲基1605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混合配剂和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禁用农药。
  施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土地,在农药残效期内不得用于种植蔬菜。


  第十一条 蔬菜生产者应妥善保管农药并做好标记,不得与蔬菜混载混放。
  包装农药的箱、瓶、袋应由销售单位回收,并按有关规定处理,禁止用于盛装蔬菜。


  第十二条 施用过农药的蔬菜必须在安全间隔期满后才能采收、出售。


  第十三条 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不得上市销售。
  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举办单位,应建立蔬菜上市的相应管理制度,配备专用检测设备或工具,确定专门人员负责上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对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不得销售,并按规定统一处理。


  第十四条 市技术监督部门应对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进行不定期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对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市场举办单位或经营者统一销毁;系本地蔬菜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责令蔬菜生产者暂停同类蔬菜上市。


  第十五条 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举办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蔬菜经营者、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督促其遵守本管理办法,认真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并可处以50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销售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对个人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进场交易证和营业执照。
  (四)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举办单位,未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致使农药残留量超标的蔬菜上市销售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销售使用剧毒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由环保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涉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各县(市)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意见

国家教委 广播电影电视部 文化部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科协


国家教委 广播电影电视部 文化部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中国科协

关于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的意见
(一九九一年八月五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广播电视厅(局)文化厅(局)、工会、团委、妇联、科协、上海电影局: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学校教育和学校外、学校后教育并举"的方针,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校外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多年来,在党中央关于"全党全社会都来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号召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积极努力下,我国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在配合学校教育,丰富少年儿童课外生活,培养他们全面发展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一支热爱少年儿童、热爱校外教育事业、勤恳努力、艰苦创业的专兼职校外教育工作者队伍初步形成。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作用,有利于促使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有利于把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丰富和充实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的习惯,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少年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发展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利于从小培养他们勤动手、善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但是,我国校外教育工作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有些部门的领导对校外教育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工作中业务指导思想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活动设施有待改善、充实;干部和辅导员队伍还不够稳定,素质亟待提高。为了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校外教育事业。

  校外教育事业具有地方性和群众性,在地方人民政府投资兴办的同时,也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方集资,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校外教育活动阵地。校外教育事业目前的发展重点在城市和经济发展快、基础比较好的农村地区,应逐步形成从地、市、区(县)到街道(乡、镇)的校外教育网络。广大农村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兴办校外教育活动场所。

  二、端正业务指导思想,为全体少年儿童服务。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它的培养目标与学校教育是一致的,它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很强的活动来实现的、它同样是要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各级各类人才,打下初步的基础。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要通过各种活动给少年儿童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各种知识,培养各方面的技能技巧和才干,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加强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当前要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理想、纪律、劳动等方面的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培养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理想,立志长大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文明礼貌、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造、诚实谦虚、团结友爱、讲民主、守纪律、有毅力、讲信誉等良好品德。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和活动,必须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研究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特点,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和教育他们,注意防止成人化,不断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少年儿童,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要照顾到残疾儿童和学龄前儿童,正确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成建制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活动,又要对学校开展的课外,校外活动加以指导,并提供有利条件;既要搞好各种类型的小组活动,又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活动;既要对少数有特长的少年儿童加强培养训练,又要对多数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少年儿童进行辅导。要防止只抓少数"尖子",忽视多数和只热衷于各种名目的竞赛等倾向。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提高校外教育阵地的利用率,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要特别强调和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功能,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开办各种商业性活动场所。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努力改善活动条件,增添活动设施,还要从当地经济条件出发,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三、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加强少年儿童校外教育专职和兼职队伍的建设,提高辅导员和干部的素质,是搞好校外教育工作的可靠保证。应挑选热爱少年儿童、热爱校外教育事业、思想品德好、作风正派、富有开创精神、有一定专业知识、教育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员从事校外教育工作。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可采取办短训班、讲座、组织参加电视、广播、函授教育及脱产进修、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各地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学院、师范院校、团校、妇女干部院校等单位都应积极承担培训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任务,科技、文化等有关单位也可创造条件对校外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的辅导员与其它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要按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教育事业编制、成建制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与中、小学教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在评选先进时也应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其专职教师(辅导员)可以按统一规定实行教龄津贴。

  要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少年儿童校外教育的组织管理、设置布局、活动设施、教育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高。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本着继承、发展、改革、创新的精神,继承好传统,研究新问题,使科学研究与指导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四、齐抓共管,各司其责,切实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领导。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工作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各级有关部门要有领导同志分管这项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地区可设专门管理机构或办事机构,定期研究工作,交流经验,并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要逐步增加经费。已列入各部门事业经费开支的,应随着整个工作经费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校外教育活动设施和场所(如少年宫、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少年科技中心(馆、站)、艺术馆、儿童影剧院、儿童公园、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览室、少年体校等)的建设要列入各地城镇建设的规划,使之布局合理;对原有校外教育阵地应不断改善活动条件,添置、更新活动设施和器材设备;新建的活动阵地要将青年和少年儿童分开,以便于加强和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校外教育活动。

  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的行政领导由各主办单位负责,教育、文化、共青团、妇联和科协等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一九八七年,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颁发了《少年宫(家)工作条例》。各地少年宫(含少年之家和以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青少年宫)、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少年科技中心(馆站)都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按照《条例》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