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参事工作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20:09:49   浏览:92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政府参事工作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粤府令第171号
  

《广东省政府参事工作规定》已经2012年8月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10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2012年9月7日

  

广东省政府参事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政府参事工作,根据《政府参事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政府参事的管理和工作开展。

  本规定所称的参事,是指省级及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和本规定聘任的参事。

  第三条 参事依法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统战联谊等职责。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参事工作机构主管本级人民政府的参事工作,指导下级人民政府参事工作机构的工作。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参事工作机构或者明确负责参事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承担本级人民政府的参事工作。

  第五条 参事实行聘任制,省人民政府参事由省长聘任,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参事由市长聘任,并分别由省长或者市长颁发聘任书。

  第六条 除《条例》规定的参事聘任条件外,参事首聘年龄原则上不低于55周岁,不高于65周岁;参事任职的最高年龄不得超过70周岁。因工作需要或者在专业领域有成绩的参事人选,经参事工作机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首聘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七条 参事应当在本省行政区域内选聘,可以选聘少数民族和宗教界爱国人士以及港澳台和国外回来定居的社会知名人士。

  第八条 参事任职除符合《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诚实守信,清正廉洁;

  (二)熟悉本省、本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三)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参事建议和调研报告;

  (四)没有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曾经被开除公职。

  第九条 聘任参事除符合《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外,还应当依照下列程序:

  (一)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参事工作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具备任职条件的参事人选;

  (二)参事受聘后,参事工作机构应当书面通知受聘参事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受聘名单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参事每届任期5年,任期届满,由本级人民政府办理终止聘任手续。因工作需要且符合《条例》及本规定有关条件的,可以续聘,续聘程序参照首聘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参事在任期内出现下列情形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予以解聘:

  (一)不再符合《条例》第五条和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二)参事因疾病等客观原因不能履行职务的;

  (三)参事申请离任的;

  (四)其他应当解聘的情形。

  参事解聘由参事工作机构办理和备案,并书面通知被解聘参事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 参事除履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密切联系社会各界,客观反映人民群众、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

  (二)按照通知要求出席或者列席本级人民政府、参事工作机构召开的有关会议;

  (三)按照通知要求参加本级人民政府、参事工作机构组织的礼仪、外事、统战联谊等有关活动;

  (四)对本级人民政府拟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

  (六)每年向政府提交至少一件参事建议;

  (七)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参事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参事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下列权利:

  (一)直接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人员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可以向相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应邀列席同级人大、政协换届会和每年的例会及有关会议;

  (四)应邀列席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项工作会议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的专业工作会、工作通报会、专题讨论会、研讨会和其他有关重要会议;

  (五)享受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工作待遇。

  第十四条 参事依法履行职责,不因意见、建议或者批评的内容而受到追究。

  第十五条 在履行职务期间,省人民政府参事原享受副厅级或者以上待遇的,原待遇不变;原享受待遇低于副厅级的,按照副厅级待遇予以落实。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参事的待遇由各地级以上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六条 设立参事工作机构的人民政府应当为本级人民政府参事工作提供经费保障,为参事依法履行职责提供便利条件。

  第十七条 设立参事工作机构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需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提出本级人民政府参事开展参政咨询的重点任务及需要研究的重大议题;

  (二)定期向参事通报政府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研讨会等方式直接听取参事的意见、建议,接受参事对政府工作的民主监督;

  (四)根据议题内容,安排参事列席同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有关专题会议,参与重大决策的咨询;

  (五)鼓励支持参事对主要政策、重大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和重点工作事项的完成情况开展调研;

  (六)及时向参事工作机构反馈参事建议的批示和参事建议的办理情况。

  第十八条 参事工作机构除履行《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参事工作的需要,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参事工作联系点;

  (二)组织支持参事开展专题调研工作,为参事建议的完成提供保障和服务;

  (三)向有关单位了解参事建议的批示情况,并向负责办理参事建议的有关单位书面查询办理情况,保障参事建议得到及时办理和反馈;

  (四)制定本级人民政府的参事工作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五)承办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十九条 参事的人事关系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受聘后仍然保留在原单位。

  在任参事已届退休年龄的,不办理退休手续,保留原行政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单列管理。

  参事因特殊情况提出退休要求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参事聘期届满,达到退休年龄的,由参事人事关系所在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条 参事在参事工作中成绩显著,为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出突出贡献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并抄送参事所在单位备案。

  第二十一条 参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辞聘: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经参事工作机构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

  (二)从事与参事身份不符的活动,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一年中连续三次无故不参加参事工作机构组织活动的。

  参事辞聘由参事工作机构办理和备案,并书面通知辞聘参事所在单位和有关部门。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2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四川省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物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物价管理暂行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物价管理,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第三条 物价管理以国家定价为主,其它价格形式起补充、辅助作用。
国家定价是指县(市、区)以上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物价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按照物价管理权限制定的各类工农业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设立物价机构,管理和监督全省物价工作。各地区行政公署,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物价机构,管理和监督本地区的物价工作。各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凡有制定、执行价格、执行价格和收费任务的,都应设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物价机
构或物价人员,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物价管理监督工作。
第五条 物价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除国务院和国务院所属的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外,其余的工农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分别由省、地区行政公署,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物价部门和有关业务主
管部门管理。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的分工管理目录,由各级物价部门会同有关的部门制订或修订。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包括地区行政公署,不同)、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物价管理权限,制定或调整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不得越权行事。如认为上级规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需要调整或有异议的,可以提出建议,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和更动。制订、
调整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七条 地区之间除有规定者外,一般要保持必要的合理的地区差价,对鲜活商品,如蔬菜、水果、鲜蛋以及其他季节性较强的商品,要有合理的季节差价。
第八条 凡发生价格争议,争议双方应主动协商,及时解决,个别争议较大,经协商不能解决的,属于部门之间的价格争议,由同级物价部门仲裁;属于地区之间的价格争议,报上一级物价部门仲裁。裁决以后,争议双方必须执行。
第九条 全省范围内一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收费的企业、事业单位、公社、生产队、街道和个体经营者,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不分隶属关系,都应遵守本细则,在价格上服从当地物价部门和归口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

第二章 物价分级管理职权的划分
第十条 省物价机构的职权是:
1.对国家的物价方针和政策、物价法规,负责在本省贯彻执行并进行监督。对国务院和国家物价局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负责安排实施,对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监督有关部门实施。
2.负责本省的物价管理和综合平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省的物价计划草案,经同级计委综合平衡,纳入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物价管理权限,规定和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制定与调整工农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对于省管价格和收费标准
,凡属全面的重大调整,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价与调价文件报国家物价局和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3.按照物价管理权限,根据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安排或审定主要商品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规格质量差价、季节差价。审定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主要商品的供应和调拨作价原则。
4.负责指导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地、市、州物价部门物价工作。监督检查物价政策和规定的执行。如发现安排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不当时,可以提请有关地区、部门研究调整,对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行为,不权纠正,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协助有关部门处理。


5.处理同级业务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同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地区之间的价格争议。
6.有重点地对本省物价人进行培训,并对各地、各部门物价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业务指导,负责物价工作人员技术职称的考核评定和评选、表彰物价先进集体和个人。
7.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 市、地、州物价机构的职权是:
1.对国家的物价方针和政策、物价法规,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物价规定、物价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细则,负责在本地区贯彻执行并进行监督。对省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负责安排实施。对省业务主管部门按照物价管理权限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督促有关部门实施,如
有意见可向省物价部门反映。
2.负责本地区的物价管理和综合平衡工作。按照物价管理权限,规定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制定与调整工农业品价格、运价非商品收费标准,对其影响较大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涉及毗邻地区价格和收费标准的制定与调整,要主动协商、衔接。定价与调价文
件报省物价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3.按照物价管理权限,根据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安排或审定本地区商品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规格质量差价、季节差价。
4.负责指导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物价部门的物价工作,监督检查物价政策和规定的执行。如发现安排的价格和收费标准有不当时,要通知有关县(市、区)和部门进行调整,对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行为,有权纠正,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协助有部门处理

5.处理同级业务部门之间、县(市、区)与县(市、区)之间、同级业务主管部门与县(市、区)之间的价格争议。
6.负责本市、地、州物价人员的培训、物价工作人员技术职称考核提名和评选、表彰物价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7.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二条 县(市、区)物价机构的职权是:
1.对国家的物价方针和政策、物价法规,省、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公布的物价规定,《条例》的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负责在本县(市、区)贯彻执行并进行监督。对市、州、地以上的政府和物价部门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负责安排实施。对地、市、州以上业务主管部
门按照物价管理权限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协助有关部门实施,如有意见可向地、市、州物价部门反映。
2.负责本县(市、区)的物价管理和综合平衡工作。按照物价管理权限,具体规定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的管理办法,制定与调整县管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对其影响较大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涉及毗邻县价格和收费标准的制定与调整,要主动协商、
衔接。定价与调价文件报上一级物价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3.按照物价管理权限,根据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安排或审定本县(市、区)商品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规格质量差价、季节差价。
4.负责指导同级业务主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公社、街道基层政权的物价工作,监督检查物价政策、规定价格的执行,对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行为,有权纠正,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协助有关部门处理。
5.处理同级业务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价格争议。
6.负责本县物价工作人员培训、物价工作人员技术职称的初步考核提名和评选、表彰物价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7.县(市、区)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 省、地、(市、州)、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物价职权是:
1.对国家的物价方针和政策、物价法规和省、市、州、县人政府、地区行署规定物价管理办法,负责在本系统贯彻执行并进行监督,对上级和同级物价部门下达的定价、调价方案,负责安排实施。
2.负责本系统物价管理工作,按照物价管理权限,规定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平衡协调同类商品地区之间的价格水平,制定与调整工农业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对其影响较大的以及涉及几个部门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要经同级物价部门同意。定价与调价文件,报同
级物价部门备案。属于上级和同级物价部门审批的,负责提出制订计划的建议和定价、调价方案。
3.按照物价管理权限,根据规定的作价原则和作价办法,安排商品各种差价和调拨价、供应价。
4.负责指导本系统物价工作。监督检查物价政策和规定的执行,违反物价方针、政策物价纪律的行为,负责纠正,并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物价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物价部门反映物价方针、政策和价格、收费标准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有关资料。
6.负责本系统物价人员培训,物价工作人员技术职称的考核提名和评选、表彰物价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7.上级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在管理物价方面的职责是:执行物价方针和政策,遵守物价纪律;根据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定价与调价通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价格准确地执行;向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如实提供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商品产销、盈亏情况等有关资料,报告价格执行
情况;根据物价主管部门的授权和上级规定的作价办法,计算确定国家没有定价的调进商品的价格。
第十五条 工商企业的定价权限是:
1.对实行浮动价格的商品,按照规定的品种和浮动幅度,制订商品的具体价格;
2.对议购议销农副产品,按照规定的管理办法、作价原则、品种范围以及控制幅度,议订商品的具体价格;
3.对三类日用工业品中的小商品和手工业品中的小商品,按照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品种和作价原则协商定价;
4.对专业化协作产品,按照规定,制定企业内部的协作价格;
5.制定国家不定价的商品价格、非商品收费和工艺协作收费;
6.根据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制定新产品的试销价格;
7.根据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规定的饮食、酿造、糖果糕点的毛利率,制订没有统一定价的食品价格;
8.根据业务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确定残损变质、冷背呆滞商品的处理价格。

第三章 各类商品价格的管理
第十六条 一、二类农副产品,必须执行国家规定购销价格(即指县和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按物价管理权限规定的价格。下同)。超购加价和价外补贴的品种与幅度,必须执行国务院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改变。农副产品的收购、调拨和销售,必须严格执
行规定的等级规格和质量标准,不准提级提价、压级压价或变相提价、变相降价。
农副产品议购议销的品种范围、作价原则和管理办法,按国务院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的具体部署执行。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得自行扩大议价品种范围,任意提高议价幅度。
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准将国家平价购进、调入的商品,按议价高价销售、调出。同时经营牌价、议价商品的,要把牌、议价严格分开。
国营农场,各种形式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包括林工商、牧工商、果工商等),完成国家任务后,允许自销的一、二类农副产品属于不开展议价的品种,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即销售给批发经营单位的,应执行交货地当地的调拨价。销售给零售商店的执行批发价,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
执行零售价。属于开展议价的品种按议购议销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地、市、州、县之间的接壤地区,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高低悬殊的双方应进行协商,使收购价大体摆平。
接壤地区对同一种农副产品的等级规格,应当统一标准。等级规格标准不能统一的,双方进行协商,根据比质比价的原则,合理规定规格质量差价。
毗邻地区的县和县以上物价部门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召开价格衔接会议,经过协商,平衡接壤地区之间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第十八条 城乡集市贸易市场允许上市的农副产品价格,在国家政策、法令允许范围内,由买卖双方自由议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乡集市贸易价格的引导管理,严禁转手倒卖,哄抬物价,掺杂使假,牟取暴利,坚决打击倒把活动。商业部门应有计划地吞吐物资,平抑集市价
格。
第十九条 凡国家定价的重工业品,不论计划内生产的、计划外生产的或超产的,一律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不准议价。一些品种,执行全国统一价格确有困难,并且又是生产急需要的物资,可由省物价委员会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定,制订临时出厂价格。执行省统一价格确有困难的,
由市、地、州提出意见,报省物委审批,制定临时出厂价格,一般以一年为限,最多不超过两年,不得用长期临时出厂价格来保护落后。
第二十条 凡国家定价的市场日用工业品和手工业品,不论计划内生产的,计划外生产的或超产的,一律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不准议价。三类日用工业品中的小商品和手工业品中的小商品,按照省人民政府公布品种目录和作价原则,由工商企业双方协商定价。
第二十一条 实行浮动价的工农业商品,必须按照物价管理部门规定的品种和价格浮动的幅度执行,不得擅自变动。需要增减品种或变动浮动幅度的,必须按照物价管理权限,报物价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新产品的价格,要有利于新产品生产的发展和推广使用,新产品试销期间,由企业根据成本,参照同类产品价格,制定试销价格,报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备案。重要的新产品试销价格,要经省物价部门批准。新产品试销期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两年。试销期满,物
价管理权限已经明确的,按分管权限制订正式价格,管理权限不明确的,先报经省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明确物价管理权限后,按照分管权限,正式定价。
新产品系指在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的改变或提高,在全省范围内第一次试制生产,并经省以上科委、经委和主管部门共同鉴定确认的产品,未经以上部门鉴定确认的,一律不得以新产品定价。应将新产品与新花色、新规格的产品严格区分开来。
第二十三条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允许工业企业自销、试销、展销的商品,凡由国家规定价格的,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即销售给产地发经营单位的执行出厂价;销售给零售商店的执行批发价;直接售给消费者的执行零售价。国家没有规定价格的,应根据同类商品比质比价的原则制
订价格,业务主管部门及工业企业均不准低价私分产品或高价外销紧俏商品。
第二十四条 物价部门或业务部门按照物价管理权限,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某些价值低、体积大、又是国家和市场需要的当地产量大的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可规定最低保护价;对供应当地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必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可规定最高限价,实行最低保
护价和最高限价的品种由由省物价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规定。这些地区的商业、供销部门由于实行保护价所发生的价差亏损,应作为政策性亏损,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予承认和弥补,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五条 个体劳动者从国营工商企业和集体企业购进的商品,按国家规定的零售价格出售。作用物资部门供应的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可参照企业同类产品价格,按质论价出售。经营议价农副产品,三类日用工业品中的小商品和手工业品中的小商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自行定价
出售。
第二十六条 业务部门要按照商品价格分工管理目录,对工农业品实行归口管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以及其他企业跨行业生产和经营的商品,价格均由业务主管部门和主营公司实行归口管理。除议购销的三类农副产品、允许工商企业协商定价的三类日用工业用品中的小商品和手工业
品中的小商品,以及实行浮动价的商品外,凡是主营单位有规定牌价的工农业商品,兼营单位必须执行主营单位的价格。各主营单位要模范地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和有关物价规定。主营单位无价格的,由兼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作价办法和各种差率制定价格。各主营单位应加强督促检查。

做到凡是国家规定有零售价格的商品和收费标准,在同一市场、同一规格质量的商品,零售价格一致,收费标准一致。价格管理分工目录不明确或未规定主营单位的商品,由各级物价部门指定价格主管单位,主营单位的定价、调价和有关物价资料,要及时印发兼营单位。
对贸易货栈、信托公司、各种形式的农工商联合企业、知青商店、社队企业、街道商店、厂办商店、军人服务社等单位和个体劳动者的价格管理,由国营专业公司归口管理。县以下场镇、国营公司无下属单位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由区供销社归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物资调拨的收费标准和供应价格,应执行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所属主管部门的规定,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凡能从生产厂或口岸直达供应使用单位的,必须直达供应,供需双方直接结算的,物资部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它部门的物资供销单位,都应执行物资部门的
物资供应价格和管理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提高。物资部门调给业务部门物资供销单位的物资,要按物资系统内部的调拨价执行。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准利用职权,利用分配指标转开调拨单等从中收取管理费。
第二十八条 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管理,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商品价格管理,对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供应的商品价格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以外,都按本实施细则执行。
进口商品要按物价管理权限,由物价部门比照国内同类商品价格,按质论价,规定销售价格。不得因国内价格差别较大而随意提价或降价,也不准议价销售。
调外贸部门的出口商品与内销商品质量相同的,应同质同价。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但对专为外贸出口生产,批量较小、工艺要求高,或规格质量、包装装璜有特殊要求的,可由生产单位和收购单位协商订价。出口转内销的商品,要按国内市场销售商品比质比价,同质同价规定销售。



第四章 交通运输价格和非商品收费的标准
第二十九条 铁路和民航客货运价、管道运价,交通部一属企业和水运客货运价和港口费,以及邮电资费,按照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不得自行变动价格和收费标准,不得加成收费。
以上运价和邮电资费的对外价格,按照国家物价局或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
地方铁路和地方水运客货运价、汽车客货运价、市内公共电车和汽车票价,装卸搬运费,以及农村电话基本资费,按照物价管理权限,分别由各级政府、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规定。非主管部门不准自立项目、自定标准、乱行收费。
第三十条 旅游收费,民用房租费、旅店、宾馆、招待所客房收费,医疗收费,中小学校学杂费,电影、戏剧票价、公园门票和各种体育比赛票价,洗澡、理发、缝纫、照相收费,以及其他同人民生活有关的修理、服务收费,必须按照物价管理权限规定收费标准,各地区、各部门和企
业、事业单位,都要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得越权变动或另立收费项目,自行增加收费标准,不得降低服务质量。
医疗卫生单位购进处方的药品,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规定的当地零售价格。自制或加工并经检验合格,使用于本单位的药品,原则上按照当地医药部门的零售价格计价收费,没有牌价的可比照同类或相似药品的零售价格,提出定价意见,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并按物价管理权限报经
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个体劳动者经营的服务业、修理业和非机动工具的运输业,收费标准原则上参照国营或集体单位的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可由个体劳动协会评议规定,或由供需双方自行商定。

第五章 物价监督
第三十二条 各级物价部门应将物价检查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在物价部门中增设物价检查机构,使物价检查经常化、制度化。省、市、地、州设物价检查处、科,县(市、区)设物价检查组并配备专职物价检查员,负责本区域内的物价检查、监督工作。
第三十三条 工业、商业(包括粮食、供销)、对外贸易、物资供应、交通邮电、修理服务、文教卫生、旅游等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应当将物价检查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对本系统所属单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物价检查监督,组织系统内各单位互查,并对所属单位的物
价检查工作进行抽查验收。基层企业要按月开展本企业物价执行情况的自查。
对企业缺斤短尺、以次充好的行为,业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教育和检查,负责纠正处理。
国营专业公司,按照价格归口管理的原则,对贸易货栈、信托公司、农工商联合企业、知青商店、社队企业、街道商店、厂办商店、军人服务社等单位和个体劳动者,有权进行物价检查和监督,有权协同物价部门和主管部门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处理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案
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物价员,负责对本单位执行物价政策和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行为,有权抵制和越级检举控告。
第三十四条 市、州、县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应按省人民政府(1981)51号文件《关于群众监督市场物价暂行规定》的要求,选聘坚持原则、办事公道、热心社会服务的干部、工人、退休人员、街道积极分子和社员,担任义务物价检查员,发给聘书和物价检查证,按街区、场
镇建立群众物价检查监督小组,对市场物价实行经常性的群众监督,还可采取其他形式,依靠群众对物价进行监督,并授予对违纪单位和个人一定限额的经济制裁权。
第三十五条 各级物价检查机构、物价检查员和义务物价检查员,必须认真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被检查的单位要接受检查,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资料。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在重大节日和国家采取重大价格措施的前后,组织有关方面的力量,开展几次大的物价检查和整顿活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会、妇联等方面的代表参加,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第三十七条 各级物价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物价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统计报告制度、台帐制度、明码标价制度、保密制度、价格衔接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奖惩制度、处理违纪案件立案制度,并要严格执行。
一切从事商品经营的收购、批发、零售单位和从事非商品收费的单位,包括个体劳动者,对所经营的各类商品和收费,都必须实行明码标价。有货有价,一货一价,议价商品、试销商品、处理商品要分别标明“议价”、“试销价”和“处理”字样。
第三十八条 各级物价部门在物价检查工作中,对违反国家物价政策的单位、个人的罚款和没收的资金一律交同级财政。
第三十九条 各级物价部门开展物价检查活动所需的经费,由物价部门编制计划,同级财政部门拨给。如当地政府已批准在没收罚款中提留一定比例,也可继续执行。用于物价检查活动的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并应定期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使用情况。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四十条 凡有下列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分别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公司、本单位,给予表彰或奖励。
1.严格执行物价政策,遵物价纪律,不擅自订价、调价和变相涨价,价格无差错者;
2.全部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做到明码标价,质价相称、货价相符,度量衡器准确,买卖公平,物价管理规章制度健全者;
3.积极从事物价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工作中能主动协商,互相配合,随时反映市场物价情况,提供资料准确,出色完成任务者;
4.对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行为,敢于抵制,积极揭发检举,坚持原则进行斗争者;
5.对本系统,物价检查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和认真履行群众监督,事迹突出者。
奖励分为:记功、记大功、晋级、通令嘉奖,授予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颁发奖状。在给予上述奖励时,可发给一次性奖金。
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将所属单位和人员,遵守执行物价方针、政策和物价纪律的事迹,作为考核企业、职工的成绩,评选先进,给予奖励重要条件之一,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评选先进的活动中。属于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评选的物价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所
需经费由发奖单位负责,属于县(市、区)以上评选的物价先进集体和个人,奖励所需经费由物价部门负责一年编制一次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拨款开支,对成绩显著、事迹突出的单位和专职的物价工作人员以政治荣誉奖励为主,物质奖主要用于不脱产的义务检查人员。确需记功、晋级的
,由县以上物价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审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通知所属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执行,对物价部门的奖励,经物价系统讨论评选,由当地政府决定。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
1.迟调、漏调、错调、错定规格等级,引起价格差错,确属无意,尚未造成较大损失影响的,经检查指出,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者;
2.由于工作上的疏忽大意,引起价格计算上的差错,尚未造成较大损失者;
3.商品无标价笺或标价错乱,尚造成重大损失和后果者;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制裁:
1.越权制订、调整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的;
2.拒不执行国家规定的商品价格和非商品收费标准,擅自提级提价、压级压价或滥收费用的;
3.兼营单位不服从和营国营专业公司的价格管理,任意变动购销价格或拒不执行价格规定的;
4.有意提前、推后或不执行上级调价通知,增加用户和群众负担或国家造成损失的;
5.违反规定,自行增加农产品超购加价和价外补贴的品种、标准,随意变动加价和补贴的幅度的;
6.违反规定,擅自扩大农副产品议购议销品种、自行变动议价幅度,哄抬议价或把牌价购进、调入的商品按议价销售、调出的;
7.违反规定,擅自削价处理商品,或低于零售价格给职工私分商品的;
8.弄虚作假,谎报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牟取非法利润的;
9.采取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短尺少秤,克扣群众,改头换面,降低服务质量等手段,变相涨价的;
10.各级领导干部拒不执行物价政策、规定和物价管理权限,擅自决定提价或降价的;
11.违反物价方针,政策和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包庇纵容的;
12.对认真执行物价方针、政策或积极检举揭发违反物价纪律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13.泄露物价机密,造成损失的;
14.对违反物价政策和物价纪律屡教不改或抵制物价检查,围攻谩骂物价检查人员的;
15.违反规定,以零售价格采购商品加价出售,抬高商品价格的;
16.利用职权,执法犯法,以物价检查为名,牟取私利,贪污受贿或进行敲榨勒索的。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和开除。行政处分,由县以上物价部门根据违纪情节提出处理意见,分别按干部、工人审批权限,提交组织、监察机关或违纪单位主管部门处理。
对单位的经济制裁是:非法收入凡能退还用户和群众的,应如数退还,无法退还的,一律没收,有的应处以罚款,屡教不改或拒不承认错误,态度恶劣的,罚款应当从重。对抬价抢购商品的,还可按抬价部分的数额处以罚款。
对个人的经济制裁分为:赔偿经济损失、罚款、扣发奖金和部分工资,降低工资级别等。对个体劳动者,可按情节,处以没收违纪货物、罚款等经济制裁,没收的非法收入和罚款,由物价部门定期上缴当地财政。
对单位的经济制裁,一般由当地物价部门决定,重大的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银行监督执行;对个人的经济制裁由物价部门和主管部门决定,通知其所在的单位执行。违纪单位或个人逾期不缴纳被罚、没款者,物价部门有权通知当地银行或信用社从银行存款中强行划拨,并可处以滞纳
金,由此产生的经济后果,概由违纪单位负责。
物价违纪案件由物价部门处理,兼有价格问题,而又违反工商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或双方密切配合共同处理。对违反物价纪律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体劳动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勒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三条 退还用户多收货款,没收非法收入,处以罚款,系对物价违纪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制裁,本身就具有经济惩罚性质。因此,物价部门在什么时候查出违纪行为,就在什么时候依法作出处理制裁,不受违纪单位支付能力的影响。
退还和收缴非法收入,应抵减销售收入,罚款应从企业基金、利润留成或盈亏包干分成中支付,不得摊入成本和列入营业外支出。对事业单位的罚款,不得列入行政事业费开支。对个人的罚款。由个人承担。
第四十四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加重行政处分和经济制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泄露物价机密,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利用物价机密为个人和小集团谋取私利的;
2.采取抬价压价、掺杂掺假、非法计量等手段从中贪污的;
3.内外勾结、套购倒卖、投机倒把、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
4.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以假充真,给用户和消费者造成重大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
5.违反物价纪律,并对抵制、揭发或控告其行为的人员进行报复陷害,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企业、事业单位现行的物价管理规定与本实施细则有抵触者,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第四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是国务院。《物价管理暂行条例》的补充和具体化,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2年11月4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科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科委等四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二○○二年九月十日

沪府办发〔2002〕3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科委、市财政局、市计委、市经委制订的《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暂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暂行)

  第一条 为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吸引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参与政府科研项目的实施,提高科研水平和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课题制管理,是指以课题(或项目,下同)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课题制,适用于以财政拨款资助为主的各类科研计划的课题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 课题制管理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课题责任人为法人或自然人。
课题责任人为确保课题任务的完成,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具有研究方案决定、人员聘用和经费支配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人课题责任人必须指定所承担课题的课题组长,并在科研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明确课题组长的权利和义务,且不得随意变更。
第五条 课题必须有依托单位。一个课题只能确立一个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必须具备和提供科研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确立的必要的课题实施条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
法人课题责任人是当然的依托单位。
属于自然人的课题责任人可以根据课题实施的需要,打破单位、所有制界限选择课题依托单位。课题责任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
第六条 课题责任人应组建一个结构精干、人员相对稳定的课题组。课题责任人可以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及主要成员应符合各科研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
第七条 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归口部门)应根据本市科研计划和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课题管理,建立课题备选库,充分发挥专家和科研管理中介机构的作用,确保课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经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可接受归口部门委托,承担课题立项申请的受理和评审、课题实施过程管理等业务管理职能。
第八条 课题立项实行专家评议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审批机制。符合招投标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实行招标投标管理。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需要紧急决策的特殊目标的课题,可另行规定立项程序。
第九条 课题立项申请应提交可行性报告和课题经费全额预算表,经依托单位签署审核意见后上报。
第十条 归口部门或受其委托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收到立项申请后,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组织专家从技术先进性、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议。
归口部门负责课题立项的批准。
第十一条 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归口部门或受其委托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应与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签定科研合同,并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课题的具体目标、执行程序、经费使用、科研成果归属,以及合同生效、解除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二条 课题责任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课题实行“课题—子课题”或“项目—课题”两级管理。课题研究的分级情况必须在科研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明确,不得自行分解或随意变更。
实行两级管理的课题,课题责任人应与有关当事人签订分级合同,并报归口部门或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备案。
课题责任人不得将课题转包给其他法人或自然人。
第十三条 课题制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课题预算评估或评审制度。
第十四条 课题责任人在编制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时,必须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与经费支出预算。
经费来源预算是指用于同一课题的来自于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的预算,包括从归口部门、依托单位、国家有关部委或企业获得的经费,以及通过国际合作或其他渠道获得的经费。
经费支出预算是指课题研究过程发生的所有支出的预算。课题研究经费支出预算以课题及子课题为预算对象,预算内容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试验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以及其他研究经费等。人员费是指课题组成员的工资性费用。对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课题组成员,其所在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予以支付。国家或本市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间接费用是指为实施课题而支付给依托单位直接为课题服务的管理服务人员的人员费、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占课题经费支出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15%。
第十五条 课题资助方式根据课题规模以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分为成本补偿式或定额补助式。
成本补偿式资助方式是指对受资助课题的成本费用进行补偿的资助方式,最高为全额。由归口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此类课题预算建议书进行审查并批复。课题支出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
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是指对受资助课题提供固定数额经费的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依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和经相关的财政、财务政策审核后确定。
第十六条 由归口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从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对课题预算进行审核,确定课题经费预算。
第十七条 计划管理费是指由归口部门使用、为管理科研计划及其经费而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在规划与指南的制定和发布、招标、课题遴选、评审、预算评估、监理、跟踪检查、验收以及后评估等科技管理活动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计划管理费总数不超过支出预算经费的5%。计划管理费预算由归口部门在此额度内编制,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执行。该经费专款专用,如有结余,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或归口部门根据批准的课题经费预算、用款计划、工作进度节点完成情况及经费结存情况,核定当期课题拨款额,并及时足额拨付课题经费;未按工作进度节点按时完成的,延迟或停止拨付课题经费。
按规定需实行政府采购的,经费拨付按政府采购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经批准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由于课题研究目标、重大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课题经费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时,必须按各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经批准后方可对经费预算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的课题只在结题时编制课题研究费总决算,不编制年度决算;实行成本补偿式资助的课题要编制课题研究费年度决算。课题研究费决算以会计年度为计算期,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归口部门。自课题研究费下达之日起不满三个月的课题,当年不编报决算,其当年经费的使用情况在下一年度决算中编报。
第二十一条 未结课题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课题的结余经费,经归口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留给依托单位,用于补助科研发展开支。
第二十二条 课题验收包括技术成果或知识产权验收、固定资产验收以及财务决算。课题验收要以批准的课题可行性报告、科研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或确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
第二十三条 课题责任人对课题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变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课题顺利完成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归口部门或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书面报告。
第二十四条 课题因故终止,依托单位和课题责任人应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并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仪器、设备及材料的变价收入)归还原渠道;剩余资产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五条 用课题研究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课题或子课题依托单位,资助文件中另有注明的除外。用课题研究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课题或子课题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对所依托的课题进行成本核算,未经批准不得分立或变更核算对象。对跨年度的课题,应保持其核算对象、口径的连续性。
依托单位应对所依托课题的一切经费开支行使监督权,做到审批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措施有力,确保政府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第二十七条 归口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课题合同执行情况及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开展绩效考评。
课题监督要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及时,且不得干扰和干预课题的正常实施。
归口部门可依据课题合同和有关的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对重大课题实行监理。每个课题监理人可同时进行多个课题的监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归口部门和财政部门依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的结果,对课题责任人、课题依托单位和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的信誉度进行评估。
第二十九条 课题责任人、课题依托单位或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课题经费等行为的,有关部门可依据各自职责,视情采取通报批评、警告、停止拨款、终止课题和取消管理资格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生效。